即使是最明快的夏季,也难免偶尔的气闷。厚重的乌云密得让人看不见天。屋内潮湿的空气混着夏天的闷热压抑着人们的心情,使人不得不盼望着这场雨。下吧,下吧,屋内的人想着。他们不知道,其实这雨自己也等了三十年。它要等所有的人都到齐了,然后下一场倾盆大雨,好将埋藏事实的时间冲刷洗净。主角终于被它等到了,老的少的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又重新走回了这片乌云底下。可雨依旧没有下。它还在等,它要等最后的一声雷,来唤醒在梦里活了三十年的人们。 这场雷雨的创造者叫曹禺。初出清华校园,年纪轻轻的他便给中国文坛下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雷雨。曹禺原名万家宝,在一个天津的没落官僚家庭长大。本于南开大学就读政治系的他,在一年后转入清华外文系,一心钻研戏剧。曹禺以其处女作《雷雨》成名,后又发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八部剧本。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曹禺所写的剧本却再也不及年轻时的创作,仿佛是岁月耗尽了这位天才的青春,如同夏日的雷雨,下得震撼天地,却也只是一瞬之间。 《雷雨》用一天的时间,诉说了两个家庭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故事。屋外天色越来越暗,屋内的人愈演愈烈。侍萍和周朴园几十年前的荒唐爱恋逐渐清晰,四凤和周萍的爱情梦在家庭伦理面前一点点破灭,繁漪的疯狂一口口吞噬着她的理性,唯独周冲依旧保持着他的天真烂漫冲着现实的乌云微笑。可雷还是打响了,屋外的闪电照亮了屋内被埋藏了三十年的秘密。同父异母的事实使四凤和周萍的爱情走向了绝路,也把他们的生命逼到了尽头。四凤电死,周萍自杀。两个女人面对自己孩子的死,再也无法承受这命运的悲剧。侍萍痴呆,繁漪癫狂。只剩周朴园一人,看着自己所酿造的悲剧苦笑。 曹禺利用充满个性的人物,矛盾冲突的剧情,集中紧张的情节,成功的演绎了这场命运的悲剧,震惊了中国的文坛,也为中国现代戏剧拉开了精彩的帷幕。曲折离奇的故事,紧凑严密的结构,明暗并行的线索,《雷雨》的成功毋庸置疑。 《雷雨》的成功首在其充满悬念矛盾的精彩剧情。周、鲁两家千丝万缕的关联和秘密注定了夜半雷雨的悲剧。第一幕以四凤和鲁贵开场。“他——不是也不断地塞给你钱花么?”“他?谁呀?”“大少爷。”看似寻常父女间的拉家常,却已为读者讲了第一个故事——四凤和周家大少爷周萍的恋爱。嗜赌成性的鲁贵想利用四凤和周萍的秘密,为自己赚得下一笔赌钱。可当四凤闭口不认时,鲁贵作为父亲的本性又促使他提醒四凤“周家闹鬼”。“我这才看见那个女鬼呀,(回头低声)--是我们的太太。”,“那个男鬼,你别怕,就是大少爷。”现在的故事还未讲完,过去的故事又上演了——周萍和后母繁漪的乱伦偷情。周萍过去与后母繁漪的畸恋和如今同四凤的秘密爱情,使他本身便成为了一个矛盾体。“我是个最糊涂,最不明白的人。我后悔,我认为我生平做错一件大事。我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弟弟,更对不起父亲。”,“现在我的心刚刚有点生气了,我能放开胆子喜欢一个女人,我反而怕人家骂?哼,让大家说。”,想摆脱过去的繁漪、远离周公馆,却又不得不和如今的四凤分别,周萍在两个女人间的矛盾,通过他和繁漪、四凤的对话,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一切才刚刚开始,随着四凤母亲侍萍的出场,故事的矛盾骤然升级。本来看望四凤的侍萍却发现周公馆住的竟是自己曾经拼了命逃离的周朴园一家。“熬过这几十年偏偏又把我这个可怜的孩子,放回到他--他的家里?哦,好不公平的天哪!(哭泣)”。在侍萍看来命运对她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她没有看到命运还替她上演了一场更大的悲剧——四凤和周萍的乱伦恋。周朴园和侍萍的相见,使侍萍铁了心要带四凤走,而令一边周萍对繁漪的逃避,使繁漪开始了对周萍的疯狂纠缠。周、鲁两家的女人将《雷雨》的剧情推向了高潮。“(向四凤)凤儿,你听着,我情愿你没有,我不能叫你跟他在一块儿。--走吧!”面对自己孩子的乱伦恋,侍萍欲说不能。四凤的不从,周萍的恳求,鲁大海的不解,矛盾再次回到了三十年前侍萍和周朴园的那一段恩怨情仇。犹豫再三,四凤说出了自己已怀上周萍孩子的事实,被逼无奈的侍萍只得同意四凤和周萍一起离开。 看似乌云已要散去,就在所有的人都暗自嘘气的时候,繁漪来了。她要闹,她要做那雨等了三十年的一声雷,她甘愿当一个疯女人和周家同归于尽。被繁漪的吵闹叫下楼的周朴园,看到满脸泪水的侍萍,误认为她想母子相认,于是说出了他和侍萍的过去“(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雷终于打响了,三十年前侍萍和周朴园种下的因,还是在三十年后的四凤和周萍身上结下了果。无法面对真相的四凤和周萍,选择了死亡来面对这场命运的闹剧。而单纯的周冲也因拉了四凤被电死。夜半的雷雨终于下了,命运的悲剧也在此收场。 除去《雷雨》富有传奇色彩的剧情,其以过去推动现在的独特戏剧结构也为它的成功做了不小的贡献。《雷雨》以“今天”的序幕开场,“门面的漆已经蚀了去,金黄的铜门钮放着暗涩的光”,“偶尔有人穿过,它好沉重地在门轨上转动,会发着一种久摩擦的滑声,像一个经过多少事故,很沉默,很温和的老人”,通过景物描写,曹禺将周公馆营造成一个充满神秘过去的地方,同时也为这部戏剧的悲伤基调做好铺垫。“姐姐,你告诉我,这屋子是怎么回事?这些疯子干什么?”,利用误入周公馆的姐弟两面对眼前的衰败景象和楼上疯子的笑声产生的好奇心,曹禺把读者一起带回了十年前的周公馆,《雷雨》的故事正式开始。随着《雷雨》的四幕剧结束,它的“尾声”又回到了十年后的“今天”。“姐姐,你去问她”,“(低声)不,弟弟你问她,你问她。”舞台上的姐弟两依旧不知道这座陈旧的周公馆发生了什么,而此时台下的看客已心知肚明。 这场命运的悲剧无疑令人惋惜,而曹禺的创作又使人叹为观止。周、鲁两家,八个人三十年间的故事在这大雨滂沱、雷声轰鸣的夜晚结束了。然而中国的现代戏剧才刚在这场传奇的《雷雨》中开幕,这场剧还要演好久,这个故事还要讲上几百年。 14/10/11
心中的世外桃源 ——从《背影》看朱自清的情感世界 黄烨榕 Narrabundah College 11年级学生
世界 乱世出英雄。他生于战乱的清朝末年,在八国联军,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五四运动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又用大好年华见证了中国一点点击退了敌人,却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撒手西去。他叫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绍兴。他不是什么抗日英雄,也没有能力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他自己就是普通老百姓,只写的一手好文章,有的一腔爱国情。然而也正是如此普通的朱自清,让人们在动荡年代依旧能清晰地看到人性的美好,在战火纷飞中想到后方温暖家。朱自清用自己细腻的文笔安抚了人们不安的心,他是英雄,人们精神上的英雄。 年轻的时候朱自清写过诗,后来写起了散文。他写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于是就有了《背影》,《给亡妇》,《儿女》。他写自己遇见的人和事,于是又有了《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一封信》,《说梦》。他还写自己路过的风景,比如《荷塘月色》。这些文章后来被编成了《背影(散文集)》。朱自清喜欢从身边的小事起笔,然后一点一滴地道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简简单单的小故事,却仿佛是镇静剂般,让战争中人们浮躁的心沉静下来。 朱自清的情感世界想必是丰富的,不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朱自清总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中。他寄情于景,景中有情,由事写情,因情忆人。《背影(散文集)》向读者展示了朱自清对于亲人,朋友以及大自然的感情。 提及亲人,朱自清是道不尽的爱。朱自清写《背影》是在1925年,当时父亲在人们眼中多扮演了严父的角色。人们心中多是对父亲的不满,然而《背影》却展现给了读者一个慈祥的父亲形象。面对父亲的背影,朱自清潸然泪下。“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就留下来了。”在离家的车上,看见自己父亲吃力的爬上月台的身影,朱自清心酸流泪。父母为子女奔波了大半辈子,终是印上了岁月的痕迹。孩子们长大了,回头却发现父母已经老了。再想自己年少时的轻狂,对父母的不屑,内心便生出对父母的欠意。朱自清回忆年轻的自己“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他说自己“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少年的所作所为,到头来不过徒增心中的欠意。于是想要尽自己的能力对父母好,偿还自己欠父母的债。可这又怎么能还得清呢?连还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感情债是注定欠一辈子的。 朱自清欠下感情债的,不仅是他父亲,更有他的结发妻子,武钟谦。他们认识是因为最传统的相亲,而后订了婚,顺理成章的做了夫妻。作为家中的独女,结了婚后的武钟谦全然没有小姐脾气,一心一意的照顾着朱自清和孩子们。即使是传统婚姻,朱自清和武钟谦之间的爱情依旧浓烈。武钟谦对于自己能嫁得如此良君,心中甚是欢喜。她全心全意的为了朱自清,她想朱自清忙于学问,便自己包下全部家务,她想朱自清爱书,便怎么也不肯将它们丢下。对于孩子,武钟谦更是拼了命的爱。朱自清说自己的妻子“从来想不到做母亲的要像你这样”,“从迈儿起,你总是自己喂乳,一连四个都这样”。武钟谦“短短的十二年结婚生活,有十一年耗费在孩子们身上”,而和朱自清在一起的时间不过五年。十二年的婚姻,武钟谦将自己全都给了朱自清和孩子。面对妻子,朱自清心里自是愧疚,“谦,你那样身子怎么经得住!你将我的责任一股脑儿担负了去,压死了你;我如何对得起你!”对不起结发之妻,于是又背上了一段感情债。可朱自清背得心甘情愿,感情债,归根结底是他对亲人的爱。 身为人父,朱自清对孩子自然也是爱的。初为父亲时,朱自清只有二十一岁,还是个大孩子,年少气盛。他说“那时我正像一匹野马,哪能容忍这些累赘的鞍鞯,辔头,和缰绳?”孩子在当时的他看来是累赘,束缚了他的自由。所以对于孩子的吵闹,朱自清更是毫不留情。多年后的朱自清回忆当时的自己“真是一个‘不成材的父亲’”。后来孩子越来越多,但朱自清“少年的锋棱渐渐地钝起来了”,对孩子便也渐渐喜爱起来了。“小的总是可爱,孩子们的小模样,小心眼儿,却有些教人舍不得。”世上最纯真的孩子,任谁都会喜欢,又何况是如此真性情的朱自清。可爱的孩子给了朱自清一个幸福的世界。孩子们长大了,朱自清也“渐渐觉着自己的责任”。他想“我得计划着,让他们渐渐知道怎样去做人才行。”他担心因为自己的疏忽荒废了孩子,孩子们“便不能成材了”。不同于一般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朱自清对孩子的要求“只要不‘比自己坏’就行”。既给孩子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又引导孩子如何做人。朱自清终是做到了如他所想的,“好好做一回父亲”。 对于朱自清这样的性情中人,没有朋友是万万不能的。朱自清的朋友很多,学生,老师,同事,志同道合的学者或是偶然间遇到的有缘人。朱自清的朋友在他的世界里扮演的角色也很多,良师,益友,抑或倾诉烦恼的对象。朋友多了,朱自清必得五湖四海的行走。走的地方多了,再加上朋友的关系,朱自清对所到的城市,所见的风景总有着自己特殊的感情。比如他喜欢台州,因为“台州一般的人和自然一样朴实”。至于那些秀水明山,朱自清更是喜爱的不得了。“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大自然给朱自清的是身心的自由。 朱自清的感情无疑是细腻,敏感的。在当时如此复杂的生活背景下,朱自清能做到静下心来思考,寻求安逸的精神世界和他的童年是分不开的。朱自清在海州古城呆了整整十三年,那里是他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后来朱自清回忆那时的生活只能记起“薄薄的影子”,“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的程度!”可纵然是单调乏味的童年生活,却也无形中影响了朱自清的性格。朱自清自小受的又是传统教育,儒家思想更是塑造了朱自清感性,含蓄,承担责任,寻求精神安逸的性格。 曾经有人问朱自清是怎样写出好文章的,他说:“我意在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朱自清,也在字里行间给了人们一个精神的世外桃源。朱自清的情感世界,便是这片世外桃源。